索 引 号: 002482111/2005-22691 成文日期: 2005-10-13
发布机构: 省公安厅 发布日期: 2015-01-09
统一编号: ZJSP07-2005-0006 文  号: 浙公通字〔2005〕120号
  • 信息索引号:

    002482111/2005-22691

  • 主题分类:

    政务公开

  • 发布机构:

    省公安厅

  • 成文日期:

    2005-10-13

  • 文号:

    浙公通字〔2005〕120号

  • 文件登记号:

    ZJSP07-2005-0006

  • 公开方式:

    主动公开

  • 有效性:

    有效

关于居民身份证鉴别有关问题的通知

发布时间:2015-01-09 00:00

访问次数:

信息来源:

信息来源:省公安厅

各市、县(市、区)公安局:

为适应新形势下执法办案工作的需要,及时、有效地打击伪造、变造居民身份证违法犯罪活动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》等有关规定,并商省高级人民法院、省人民检察院,现就居民身份证鉴别有关问题通知如下:

一、居民身份证鉴别机关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》有关规定,居民身份证真伪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鉴别。

二、居民身份证鉴别程序

居民身份证防伪措施由公安机关分级掌握。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、公安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需要对居民身份证进行鉴别的,可出具《居民身份证鉴别委托书》,将检材送当地县级公安机关鉴别。县级公安机关难以鉴别的,可逐级上报鉴别,直至送请省公安厅鉴别。鉴别机关受理后,应指派专门人员进行鉴别,并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《居民身份证鉴别书》。

委托单位或案件当事人对鉴别结论有异议的,可依法申请原鉴别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重新鉴别。对省公安厅作出的鉴别结论有异议的,由省公安厅另行组织鉴别人员进行重新鉴别。重新鉴别应在受理后的 3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出具《居民身份证鉴别书》。申请重新鉴别以一次为限。 

三、居民身份证鉴别人员资格

居民身份证鉴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,负责居民身份证鉴别的工作人员,应当是具有二年以上实际从事居民身份证管理工作经验,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省公安厅颁发的《居民身份证鉴别资格证书》,具备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在职人民警察。

四、居民身份证鉴别结论的法律效力

《居民身份证鉴别书》仅对证件真伪作出结论,不作个人信息认定。《居民身份证鉴别书》可作为各级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、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办理伪造、变造居民身份证案件的鉴定结论使用。

委托单位认为有必要对居民身份证上个人信息进行认定的,可与居民身份证上个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联系核实。

五、居民身份证鉴别工作的监督指导

居民身份证鉴别工作由省、市、县(市、区)公安机关主管户籍和居民身份证管理的治安(户政)部门具体负责。鉴别人员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,不断提高业务技能,增强工作责任心,严格依法鉴别。各地要配备必要的专用验证机具,提高鉴别工作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。要做好居民身份证防伪措施保密工作,不得扩大知密范围和扩散其内容。要加强情报搜集,定期分析伪造、变造居民身份证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、规律,研究对策,及时、有效地打击伪造、变造居民身份证违法犯罪活动。

以上通知请遵照执行。执行中遇有问题,请及时报省公安厅、省人民检察院、省高级人民法院。

附件:1.居民身份证鉴别委托书(略)

2. 居民身份证鉴别书(略)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浙江省公安厅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5年10月13日

分享: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